【市內政策解讀】《肇慶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解讀
《肇慶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于2021年4月1日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實施?,F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臺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沖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2020年1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號),2021年1月5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粵辦函〔2021〕2號),強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保障我市糧食生產安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根據國家、省文件精神,我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該《工作方案》。
二、《工作方案》主要內容
?。ㄒ唬┲饕繕?。
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245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100萬噸以上,稻谷自給率穩定在100%左右,薯類、豆類和玉米產量基本保持穩定,糧食產能穩定在110萬噸以上,確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產能有提升、產量不下降。
?。ǘ┲饕蝿?。
《工作方案》提出了6項工作任務:
一是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它類型農用地,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應重點用于稻谷、玉米和薯類等糧食作物生產。
二是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壓實糧食生產任務,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優先用于種植水稻、復耕撂荒耕地優先種植水稻等硬措施。大力發展旱糧作物和冬種糧食生產。加快土地流轉,積極動員農戶復耕復種。
三是切實保護種糧積極性。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補貼政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落實土地出讓收入支持農田建設和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等扶持政策。統籌使用好各級涉農資金支持糧食生產。擴大生產規模支持和鼓勵發展糧食規模生產,提高種糧規模效益。支持水稻開展價格保險、收入保險試點,爭取將我市產糧大縣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列入國家試點范圍,確保農戶收入穩定。
四是大力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農田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確保完成省下達我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五是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改善耕地土壤條件,提升耕地產能。穩定糧食生產功能區80.82萬畝以上,引導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夠恢復糧食生產,加大涉農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力度。實施鄉村振興科技計劃,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六是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管。加強對耕地種糧情況的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按國家規定在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國土調查中標注耕地實際利用情況和相關管理信息,嚴格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
?。ㄈ┕ぷ饕?。
《工作方案》提出了3點工作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二要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強化督查考核,層層壓實責任。
制定工作方案將確保各地各有關部門推動防止“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各項工作落實。